学院始设于1978年的化学矿山系,先后经历了化学矿山系、资源工程系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系、土木工程系、环境科学与工程系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、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。2018年1月,学校为加强产教融合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成立兴发矿业学院,由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创建产、学、研高度融合的新学院。根据工作需要,2019年7月成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,与兴发矿业学院合署办公。
学院矿业工程学科是湖北省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也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,始建于1979年,是全国唯一培养化学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特色学科,是原化工部重点学科。
2003年矿物加工工程获批硕士点、2007年获批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,2017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。2019年,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2019年,学院“湖北省磷矿采选与固废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”认定为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。2021年矿物加工工程获批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”。学院正在做好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。
1.师资队伍
学院现有教职工51名,其中教授16人,副教授17人,博士生导师4人,硕士生导师33人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荣获“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”、“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、“湖北省特岗成就奖”、“湖北省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、“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”、“中国侨界(创新人才)贡献奖”等人才基金与荣誉称号。
2.人才培养
学院现有采矿工程、矿物加工工程、安全工程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,本科学生近800人。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0余名。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,就业率稳定在94%以上,其中本科生考研率连续攀升,2018年考研率30.77%,2019年考研率38.39%,2020年考研率39.42%;,位居学校前列。学院有30%以上的毕业生被中交集团、中建集团、中铁集团、中水电集团、中国葛洲坝集团等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的大型企业单位录用。
3.科学研究
近三年来,学院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(项目总经费4600万元,其中国家拨款2273万元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4项,科研进账累计6000余万元。发表SCI、EI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,先后获得了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湖北省科技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2项等。
4.社会服务
学院是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典范,拥有众多科研创新平台以及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”、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”、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”国家乙级资质;经过长期发展,逐步形成了以磷资源、稀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发展态势,积极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科研合作,近三年承担各类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100余项
5.国际交流与合作
学院拥有湖北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,与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、南非金山大学、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以及俄罗斯、摩洛哥等国家1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,开展了科学研究、学生留学、师资互访、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方面合作。学院举办了2019国际矿业学术论坛,12位国际专家受聘签约,实现了“111”引智工作的重大突破,为后续国家级引智基地申报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6.创新团队
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“矿物处理过程强化”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,“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”,“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”科技创新团队。
7.平台建设
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;教育部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资源开发利用);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绿色化工过程);教育部创新团队(矿物处理过程强化);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(中低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);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尾矿资源化利用);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磷矿采选);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资源与环境);湖北省磷矿采选与固废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;湖北省“磷矿绿色高效利用”引智创新示范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