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 耿胡锐 邓文杰)7月10日下午,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“红色矿业,绿色发展”社会实践团赴湖北省龙蟒磷化公司开展实践。学院团委老师耿胡锐、企业管理人员高安林及实践团党员代表同行,在这片矿藏富集的山地间,开启了一场深抵地心的实践之旅。

抵达矿井后,实践团随高安林步入企业智能监管中枢。一面巨幅监视屏如“矿山天眼”,实时映现井下人员轨迹与作业数据,中控人员依此精准调度,令千米之下的生产脉络清晰可辨。高安林的讲解深入浅出,从绿色开采的创新路径到安全设施的缜密布防,从资源高效利用的全局考量到科技赋能的实践细节,既彰显现代矿业“智控先行”的硬核实力,更流露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敬畏与可持续发展的远思。这方中控室,恰是矿业从“人力驱动”向“智慧引领”转型的缩影,让成员对科技重塑传统产业有了鲜活认知。
下井前,实践团接受严苛的安全培训。安全员详解自救器使用、井下行走规范与应急避险知识,“井下步步有风险,每步须循规程”的叮嘱,让同学们绷紧安全之弦。戴好防尘口罩、换上厚重矿工服、扣紧安全帽、系牢自救器,装备齐整的刹那,众人恍若化身为真正的矿工,对即将开启的地心之旅满怀期待。
乘矿车缓缓深入,外界光亮渐被幽暗吞噬,唯有头顶矿灯光束刺破黑暗。抵达山中作业点,轰鸣的机械、岩壁上的管线网络、有序作业的矿工,勾勒出鲜活的井下生产图景。随高安林前行,成员们探访掘进工作面、运输巷道与通风系统,亲见课本中的高压机、输送机协同运作,更读懂“矿山六大系统”为安全护航的深意。得知眼前巷道由矿工一镐一钎凿就,众人对“艰苦奋斗”有了切肤之感。
在矿场休息点,实践团与矿工促膝交谈。老技术员高安林细数数十年井下生涯:“昔日全凭人力,条件艰苦;如今机械化、智能化,安全高效。”他布满老茧的双手与朴实话语,深深触动众人。“书本上的技术进步,背后是无数矿工的坚守。”一名成员在日记中如是写道。
出矿洞时,阳光洒满沾着泥灰的安全帽,成员们心绪难平。此次矿洞实践,不仅让人直观触摸矿山生产的真实肌理,更深刻体悟矿业工作者的责任担当。大家坦言,将把这段经历化为学习动力,精进专业学识,未来为矿山安全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(审核 李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