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通讯员 耿胡锐 罗钰琨)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在矿业绿色转型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,青年力量不可或缺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青年时代,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,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。” 新时代矿业青年学子应勇担使命,投身国家发展浪潮,为矿业转型贡献青春智慧。
近日,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“红色矿业 绿色发展”、“点亮安全灯” 两支社会实践团,奔赴襄阳市保康县。在学院团委指导老师耿胡锐带领下,与当地共青团组织紧密协作,深入鄂西北保康县尧治河党员干部培训基地、马桥镇寿阳社区、保康县楚磷矿业公司等地,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。团队成员通过 “探寻转型典范、传递安全知识、感受科技温度” 三大行动,丈量矿业转型之路,诠释青春担当,书写矿业绿色发展的青春答卷。

探寻尧治河:奏响红色矿业与绿色发展交响曲
首站,“红色矿业,绿色发展” 社会实践团抵达保康县尧治河村。昔日这片贫瘠之地,在当地党员干部引领下,已蜕变成为全国文明村镇的典范。实践团成员满怀憧憬,踏入这片希望之地,探寻党建引领下资源型乡村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,开启意义非凡的转型探索之旅。
进入尧治河村前,沿途山洞连绵,这些山洞是村子与外界相连的要道。二三十个山洞中,长的达数百米,短的也有几十米,洞壁粗糙,皆为人工开凿痕迹,是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带领村民一锤一钎凿出的。

踏上尧治河村党员培训基地,山间梯级水库如碧玉般镶嵌其中。在创业园观看尧治河奋斗专题纪录片时,看到村民肩挑背扛、凿山引水的画面,将成员们带回艰苦创业年代。“自力更生、团结奋斗、科学发展、共同富裕” 的尧治河精神,在光影中得以深刻彰显,触动着每一位成员。
带着对尧治河精神的体悟,成员们徒步至尧治河水库大坝。讲解员讲述:1996 年修坝时,孙开林书记选择既坚固又不破坏生态之处,带领村民筑坝蓄水发电。然而,坝体修至一半时,一场山洪将成果冲毁。面对心血付诸东流,孙开林安抚村民,激励大家重新振作。最终,凭借 “不认命” 的劲头,大坝成功建成。成员们听后,对当年奋斗历程感同身受。

上世纪 90 年代末,尧治河获批开展矿业开发,掘得发展的 “第一桶金”。带着疑问,团队来到舜磷集团,探寻尧治河村致富与转型之路。
在舜磷矿业中控室,现代化开采设备有序运转。矿长介绍了智能设备、安全设施及绿色矿山建设实践,展现出先进技术降低生态扰动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成效,以及严格环保标准对生态的守护。党员班组亮身份、作表率,凸显党组织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。成员们在矿区合影,铭记对 “红色引擎” 驱动 “绿色发展” 的深刻感悟。

次日,为探寻 “绿色发展” 实践与 “矿洞经济” 模式,实践团来到食用菌矿洞。这里利用废弃矿洞,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实践。矿洞恒温恒湿,为食用菌生长创造了优良条件,一排排菌棒上,鲜嫩的食用菌蓬勃生长。负责人介绍,矿洞种菌每年能为村里增收几十万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就业。


随后,实践团前往尧治河中国磷矿博物馆,全面了解尧治河村因磷矿起步、转型发展的历程。围绕 “绿色矿山建设 —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,成员们学习了磷矿分布、成因及尧治河的先进经验,涵盖开发原则、经营管理、生态实践、文化构建等方面,为专业学习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筑牢基础。


同日,实践团与保康县副县长贾金龙、尧神公司负责人章治兰深入交流,探讨尧治河村绿色转型成功的原因及校地合作发展方向。贾金龙指出,矿业转型要兼顾经济、生态与民生,“生态优先” 能让百姓真正受益。章治兰介绍,“公司 + 农户” 模式将企业与村民紧密相连,实现互利共赢。

之后,“红色矿业,绿色发展” 社会实践团赶赴湖北省龙蟒磷化公司实践。在企业管理人员带领下,团队深入矿藏山地,开启一场深入地心的实践体验。出矿洞时,阳光洒在沾满泥灰的安全帽上,成员们内心澎湃,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经历为动力,精进专业知识,为矿山安全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
传递安全知识:守护儿童成长之路
第二日下午,“点亮安全灯” 社会实践团前往寿阳社区,联合基层工会暑假爱心托管班开展安全知识宣讲活动。成员们深知安全知识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,围绕防溺水、交通、消防、网络安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。

活动采用预防知识讲解、应对技巧传授和视频讲解 “三阶联动” 的创新模式,借助生动图片、真实案例视频及现场互动问答,让安全知识变得通俗易懂。小朋友们积极参与,现场气氛热烈。成员们耐心答疑,手把手传授安全技能,为孩子们的成长筑牢安全防线。
探秘楚磷矿业:感受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温度
第三日上午,“红色矿业,绿色发展” 社会实践团前往保康县楚磷矿业公司,开启新的实践探索。
活动伊始,实践团随企业管理人员走进智能监管中枢。巨幅监视屏犹如 “矿山天眼”,实时呈现井下人员轨迹与作业数据,中控人员精准调度。管理员详细讲解绿色开采创新路径、安全设施布局、资源高效利用及科技赋能实践,展现出现代矿业 “智控先行” 的实力与对安全生产、可持续发展的重视,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传统产业的重塑。

了解地面智能系统后,实践团成员准备下井体验。下井前,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安全培训。安全员讲解自救器使用、井下行走规范与应急避险知识,叮嘱 “井下步步有风险,每步须循规程”,让成员们时刻保持安全意识。穿戴好防尘口罩、矿工服、安全帽、自救器后,众人满怀期待地开启地心之旅。

矿车在轨道上行驶,光线渐暗,唯有矿灯照亮岩壁。掘进面机械轰鸣,高压机与输送机协同作业,通风管送出气流,“矿山六大系统” 的安全守护切实可感。抚摸着机械开凿的巷道,成员们深刻体会到 “艰苦奋斗” 是矿业人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的历史。

来到矿工生活区,暖意扑面而来。晾衣绳上滴着水珠的工装裤,食堂飘出的饭菜香,工友们的欢声笑语,都展现出生活的温馨。老矿工感慨,如今生活条件大为改善,食堂饭菜热乎,宿舍还有空调。这让大家认识到,矿业转型不仅推动经济发展,更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。

收获与展望:青春力量助力矿业蓬勃发展
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中,从尧治河的红色精神与绿色转型,到楚磷矿业的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,再到寿阳社区的安全知识传递,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矿业转型之路,以实干诠释青春担当,收获颇丰。
触摸梯级水库基石,感受智能矿山脉动,实践团成员深刻领会到尧治河精神的强大力量。大家表示,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悟融入专业学习与未来规划,提升专业素养,为矿山安全绿色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实践团成员罗钰琨感慨:“这是一次难忘的实践,让我们更加坚定为矿业转型贡献力量的决心,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。”
未来,两支实践团将坚守初心。“红色矿业,绿色发展” 实践团将持续研究矿业绿色发展新模式、新技术,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;“点亮安全灯” 实践团将持续关注社会安全问题,开展更多安全知识普及活动,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。他们将在矿业转型征程中,绽放青春光彩。(审核 李佳)
